如何改变“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”的家庭关系?

小时候,总觉得父母跟自己缺乏沟通,但是自己又不喜欢跟他们聊天。后来我发现,父母其实一直非常想要跟孩子沟通,可是家长与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代沟早已是普遍现象。待到自己从事工作,甚至进入教育行业,才逐渐明白这当中的玄机。

undefined

代沟制造机


1.孩子“犯错”——一顿臭骂vs下次改正!

孩子成长难免会犯错误,但大部分“犯错”都是由于他们年幼经历少、不会处理导致的;也有一些事情并不是孩子犯错,而是有其他因素。

我亲身经历过一次极其委屈的被骂,是由于在朋友家里玩得太晚。但事实上那天我早就提出要回家,可是两个朋友极力挽留。当时我想打电话回家跟妈妈商量,但是两个朋友合伙不让我碰电话,其中一个甚至假装打电话给我妈妈,说已经商量过了。其实她们是怕家长不让我留下一起玩。结局是我回到家后被妈妈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臭骂。那时候只有一句话:宝宝心里苦,但妈妈不让我说。

当然,也有很多小事,爸妈只是随口一句“下次改正”一带而过。无关痛痒的反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,甚至越来越严重。

其实这两种处理方法像是两种极端,不过问题却出在同一个地方:不考虑原因,不给建议。

当孩子犯错,或者处理事情有什么不妥当,家长要做的不是先做出“对与错”的判断,而是耐心聆听宝贝们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,他们要那么做的原因。要尽量抛开成人的价值观,用他们的视角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。当弄清楚了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后,家长要帮助孩子思考如何更好的处理类似事件,给予孩子一定的建议,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帮助。同时也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给孩子一定的教训,小事情温和教育,大事情严肃处理,让孩子明白不是不能犯错,而是万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力,避免犯错,更要尽量不犯大错。

IMG_4764.JPG

2.“拷问”孩子

有些父母与孩子聊天的开场白一般是:“今天在学校里怎么样啊?”“老师和同学怎么样啊?”“有没有受欺负啊?”“有没有听老师的话?”之类的话题。

也就是说,在聊天时候,家长是把他们想知道的内容规定了出来,甚至在潜台词中已经在判断孩子做过什么事。这会让孩子内心非常不舒服,他们感受不到家长的关心,反而觉得家长是在“拷问”自己。

在孩子交谈时,父母不能控制谈话的内容。如果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,而得到的却是父母的责骂,那么孩子就不会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。

IMG_4434.JPG

3.雪上加霜,指责型教育

如果孩子把钱包丢了,你会怎么办?如果孩子摔跤了,你会怎么办?

有时候一些事情算不上错误,但是家长总会用不恰当的方法,让孩子们感觉自己像是犯了错一样。将心比心,当您在丢钱的时候着不着急?当您摔了一跤的时候您疼不疼?本来孩子自己就在难受,再听一顿责备,除了雪上加霜,还能有什么作用呢?

家长们要学会摒弃遇事第一反应就是指责的教育方法,多点理解、安慰、鼓励的言语。作为父母,有时我们不得不向孩子阐明自己的观点,但这时,我们需要做的是就事论事、引导孩子,而不是一味责备。

IMG_4707.JPG

4.经常变卦

对于孩子来讲,家长的承诺是非常重要的。这也是他们确立对周围人信任感的学习过程。如果家长经常不能说到做到,那么孩子也会慢慢不在乎信用,而且对别人也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。

当然我能够理解作为养家糊口的家长,确实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不能完成答应给孩子的事情。所以首先家长要对自己的承诺慎重考虑,如果变数太大或很可能达不到那就不要许诺给孩子。如果确实遇到预料之外的事情而不得不改变计划,也要耐心向孩子解释原因,必须给孩子一个交代。

IMG_4741.JPG

5.有错不承认

父母是孩子的榜样,但父母也是普通人,父母也会犯错,犯错就要认错。

然而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是非常“跌份儿”“没面子”的事情,觉得会影响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“伟岸形象”。

爸爸妈妈们,你们想多了!勇于承认错误,是勇气也是高尚的品德,让孩子明白这一点,当您有错就认、有错就改的时候,孩子会由衷的佩服您,并且向您学习。当他有错误的时候,他们不会为了避免挨骂而刻意隐瞒,会愿意对您坦白。这怎么能是破坏形象呢?

IMG_4706.JPG

6.只要遇到矛盾,就“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“

爸爸妈妈们,这就话不是不能说,而是不要经常挂在嘴边。因为这句话往往成为父母不尊重孩子选择、独断专行的借口!

我们不能无时无刻都在孩子身边,所以孩子在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都是有自己的判断和考虑。我们不要自以为是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否定,然后软硬兼施的强迫孩子照着我们的想法去做。

我认为:世间最能离间父母子女的不是矛盾,而是“道德绑架“。因为矛盾是可以协调解决的,而”道德绑架“是无赖的。

IMG_4708.JPG

说了这么多,家长们是不是感到很无奈?是不是有人会说:等你有了孩子,你就知道没这么简单了!

QQ截图20180114093052.png

记得有位教育学家说过:我有无数个科学教育理论,但当我有了孩子,我一个教育理论都没有了。

没错,当我们真正遇到事情,也许就没法如此淡定从容的“纸上谈兵”了。那么,给您最后一条建议吧:

接受您孩子对您的好意

没错!接受爱!

timg (15).jpg

我发现,中国父母习惯于付出爱,而常常忘记“接受爱”。怎么叫不懂得“接受爱”?

比如:

“你吃吧,妈妈不爱吃。”

“你去玩吧,不用你帮忙。”

“你坐吧,妈妈不累。”

 
 

 

这些话是不是很熟?熟到可以不经大脑脱口而出?

我们常常说父母的爱是最不求回报的,确实如此。但是,“不求回报”不等于“不接受回报”!请我们亲爱的父母,敞开你们的怀抱,接受孩子们的感恩和回馈吧!

timg (17).jpg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 

 

当孩子们想要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、对父母的关心,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,他们的内心会培养出什么观念呢?

“父母不需要我感恩”

这样说是不是很残酷?

是的,孩子们并不是从小就不知感恩父母,也不是从小就不孝顺,而是我们“培养”出来的!

u=3154918484,1824455880&fm=27&gp=0.jpg

当然,也有家长跟我抱怨:你说我洗衣服,我女儿非要来帮忙,结果是越帮越忙。洗的慢就算了,关键她不会洗,还得我重新洗!又浪费时间,又浪费水电,所以后来我就不让她帮忙了。

我几乎脱口而出:“那你教她洗啊!”

"你想象一下,等她长大,去外地上大学,每学期把脏衣服打包带回来给你洗的时候,您会说什么?“那位家长当时就陷入了思考。

小时候你不教她,长大了她不会,让你帮忙,你还要抱怨她;而她也会怨你不帮她的忙。那么错的到底是谁?

如果只是不会洗衣服也就罢了,当这样的模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,那是非常可怕的。

undefined

所以,只要您抽出一些时间、付出一定的耐心,接受孩子的好意,接受孩子的爱意,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生活的常识,这不但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到您接受了他们的关心和爱,也让他们获得了自理自立的能力,一举多得,何乐不为?

当您试着接受孩子们的爱,您会发现与孩子们的沟通也变得容易起来。因为您接受了他们,他们也愿意敞开心扉。

宝宝心里苦,宝宝心里高兴,宝宝就是要跟爹妈说!

 



最新培训